<
t5b4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张居正 > 第282章
    朱翊钧神情专注听完申时行的讲述,猛然看到簇拥在他周围的王公大臣一个个支着耳朵听他们谈话,这才霍然醒悟到今晚上不是开经筵而是看花灯,忙招呼冯保安排大家各处赏灯去。看到大臣们轰地散去,冯保又道:

    “万岁爷,二十四番花信灯,每一种花都扎了十盏样式不同的灯,那条街上一共有花灯二百四十盏,每一盏灯上都贴了一首灯谜。”

    “灯谜?好哇,大伴,你陪朕猜灯谜去!”朱翊钧一下子兴奋起来,接着又对身边的张居正言道,“张先生,咱们一块儿去猜一猜灯谜,好吗?”

    “好!”张居正难得这么开心。

    三人遂一起下楼,才走了两步,朱翊钧似乎记起了什么,又停下脚步四下里睃巡,看到武清侯李伟正在楼堂角落里坐着,一边吃着果点,一边与辅臣张四维说着悄悄话儿,遂又吩咐贴身内侍:

    “周通,你去把武清侯喊来,让他老人家随咱们一起下楼,去看二十四番花信灯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一行下楼来到二十四番花信灯的人口处,只见两宫太后和王皇后几个也正袅袅婷婷朝这里走来,朱翊钧迎前一步喊道:

    “母后,咱邀了张先生来猜灯谜。”

    “好呀,看有什么灯谜,能把张先生难住。”李太后抿嘴儿一笑言道。她一眼瞥见夹在人缝儿中的父亲,便朝他微微一揖,问道,“家中春节过得可好?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武清侯李伟忽然显得拘谨,憨笑道,“好闺女,今年的鳌山灯,让你爹开了眼界。”

    “钧儿登极十年,咱想该庆祝一番,亏得张先生和冯公公尽心尽意,这灯会才如此辉煌。”

    “这要花多少钱哪!”李伟摸了摸身旁一根包了金箔的灯柱大发感慨。

    “瞧你说这话,还是乡下的李老倌。”李太后说着咯咯咯地笑起来。

    冯保凑趣儿言道:“武清侯,您是担心万岁爷花不起钱是不是?如今的万岁爷,可不是你女婿隆庆皇帝爷那时的景象。现在,万岁爷大钱不动,就是扫扫箱子角儿,这样的鳌山灯会,一个月办一次,也还绰绰有余。”

    一说到钱,朱翊钧就敏感地看了看张居正,见这位师相望着头顶上的宫灯出神,似乎别有所思,便打断众人的谈话,带头走进了二十四番花信灯的灯街。

    一人口,便是璀璨夺目的梅花灯阵,打头的第一盏灯,高约八尺,绉纱扎就的五瓣腊梅,通体透明。花蕊间插着一个精致的黄绫绢轴,冯保命守灯的小火者取下,恭恭敬敬送到朱翊钧手中,朱翊钧抖开一看,上面是一首诗:

    闯关踏隘气吞吴,

    驰向中原拜洛书。

    尽载英雄朝帝阙,

    忠心岂肯赤龙孤。

    诗下面还有三个工整小字:打一字。

    “啊,原来这是个字谜。”朱翊钧立马来了兴趣,将诗轴反复看了几遍.问道,“这是字谜吗?”

    “肯定是,”冯保答。

    “这个字谜毫无踪迹可寻,这是谁出的?”

    “是翰林院里的词臣,这里头的二百四十个灯谜,都是他们编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拿着诗轴左看右看,怎么看不出头绪,便把诗轴朝灯下值勤的太监手中一塞,说道:

    “这个难猜,走,咱们往前看去。”

    李太后就站在儿子身边,见他要走,连忙喊住他,说道:

    “钧儿,这是第一个灯谜,你非猜出来不可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朱翊钧瞪大了眼睛。

    “既然摆在第一,肯定是个吉兆,你这一走,好兆头不就没有了?”李太后笑着说。

    朱翊钧不敢违抗母命,只得重新拿起诗轴,但仍看不出奥妙,遂指着冯保说:

    “大伴,你说,这是个啥字儿?”

    冯保笑着答:“这二百四十个灯谜的谜底儿,老奴都已知晓,咱若说出来,岂不是作弊?”

    “张先生呢,你知道谜底吗?”

    “臣不知道。”张居正回答。

    “那你猜猜。”

    打一看到诗轴,张居正就开始琢磨,这会儿从容答道:“这个字谜,若从字划构架上去寻思,肯定如坠五里雾中,这是一个会意的字谜。”

    “会意?那它是什么字?”

    “马字,骏马的马。”张居正指着朱翊钧手里的诗轴解释说,“闯关踏隘,驰向中原,都是说宝马的故事,三四两句语意更明了,烈马载天下英雄尽朝帝阙,辅佐皇上开创千秋盛世。”

    “玉龙孤怎讲?”朱翊钧追着问。

    “玉龙指的是皇上。”张居正说着看了李太后一眼,又道,“皇上上应天命,降临人间是嘉靖四十一年,这一年是壬戌年,壬戌五行属水、玉与金配,属金,金生水,玉龙乃皇上天命之象。如今骏马来朝,皇上就不会孤单。”

    “朕本来就不孤单呀。”朱翊钧仍觉纳闷。

    “皇上忘了今年的年属吗?”

    “年属?”朱翊钧一拍脑袋恍然大悟,笑道,“今年是壬午年,属马,难怪第一个灯谜出了个马字儿。”

    “马与龙配,即龙马精神,皇上得此吉兆,乘风御气穷极八荒,更当亲政爱民励精图治。”

    “好兆头,好兆头!”李太后连连称赞,与陈太后两人,都喜得合不拢嘴。

    “这字谜出得好,张先生解释得更好。”朱翊钧说着就喊自己的贴身内侍,“周通!”

    “奴才在。”周通上前一步。

    “给张先生赏……”朱翊钧本想说“赏五两银子”,一想张先生又不是宫内的奴才,便改口道,“张先生的高堂老母坐在五凤楼上赏灯,你传旨下去,给她老人家赏五疋杭绸。”

    张居正本想推却,但想到受赏者是母亲大人,他只好诚惶诚恐地谢恩。

    朱翊钧陪着两宫太后逛灯街猜灯谜,差不多花去了一个多时辰,此时广场上的鳌山灯会,恣意游戏笑语欢声已是达到顶峰。两座城楼上.也是管弦嘈嘈娇声应板,绣筵绮席金盏重开;御茶御酒芬芳满腹、珍馐赏赐人尽开颜。朱翊钧重上午门城楼,高高兴兴同王公大臣们吃了几杯酒,然后问张居正:

    “张先生,如此良宵美景,按规矩,翰林院的词臣们应该献诗上来.以记其盛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昕言极是,词臣们想必早就准备好了。”

    张居正说着让申时行去邻座请翰林院掌院学士于慎行过来,张居正对他说:

    “皇上请你们作鳌山灯会的承制颂诗,你们想必都打好了腹稿,快快都把佳作献上。”

    “限半炷香工夫,谁慢了罚酒。”张四维一旁凑趣补了一句。

    于慎行知道今夜场面难得应付,故滴酒未沾,这时欠了欠身子,含笑说道:

    “承制颂诗本鳌山灯会题中应有之义,臣等已略作考虑准备献丑.但按规矩,首辅才高八斗,应该首开韵府敲金戛玉以启祥瑞:接下来是张阁老、申阁老一吐锦绣,你们鸿篇未制,臣等焉敢蹇足而先?”

    朱翊钧一听,这话在理,便对张居正说:“张先生,您不动笔,他们于心不安。”

    张四维与申时行还有英国公张溶等一帮王公大臣一起撺掇,张居正情知推不过,便起身走到早就铺好纸墨的书案前,提起饱蘸浓墨的长锋羊毫,一边构思一边写了下来:

    今夕,可夕春灯明,

    太平天子踏月行。

    灯摇珠彩张华屋,

    月散瑶光满禁城。

    禁城迢迢通戚里,

    九衢万户灯光里。

    花怯春寒带火开,

    马冲香雾连云起。

    弦管纷纷夹道旁,

    游入何处不相将。

    花边露洗雕鞍湿,

    陌上风回珠翠香。

    花边陌上烟云满,

    月落城头人未返。

    共道金吾此夜宽,

    便愁玉漏春宵短。

    御沟杨柳拂铜驼,

    柳外楼台杂笑歌。

    五陵豪贵应难拟,

    一夜欢娱奈乐何。

    年光宛转不相待,

    过眼繁华空自爱。

    君不见,神州父老欣相告,

    新灯万盏向春开!

    张居正写下这首“奉御承制元夕行”,一搁笔就引来满堂喝彩。他开了这一个好头,张四维、申时行两个大学士以及翰林院待诏的十位词臣,一时间纷纷献艺。诸位都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国士,个个笔下滚珠泻玉。诗成张挂起来,便有许多人驻足欣赏。其中,翰林院编撰冯琦写出的《观灯篇》尤为引人注意:

    帝握千秋历,

    天开万国欢。

    莺花稠正月,

    灯火汉长安。

    长安正月璇玑正,

    万户阳春布天令。

    新岁风光属上元,

    中原物力方全盛。

    五都万宝集燕台,

    航海梯山入贡回。

    白环银瓮殊方至,

    翡翠明珠万里来。

    薄暮千门凝瑞霭,

    当天片月流光彩。

    十二楼台天不夜,

    三千世界春如海。

    万岁山前望翠华,

    九光灯里簇明霞。

    六宫尽罢鱼龙戏,

    千炬争开菡萏花。

    六宫千炬纷相似,

    星桥直接银河起。

    赤帝真乘火德符,

    玉皇端拱红云里。

    灯烟散入五侯家,

    炊金馔玉斗骄奢。

    桂烬兰膏九微火,

    珠帘绣幌七香车。

    长安少年喜宾客,

    驰骛东城复南陌。

    百万纵博输不辞,

    十千沽酒贫何惜。

    夜深纵酒复征歌,

    归路曾无醉尉诃。

    六街明月吹笙管,

    十里香风散绮罗。

    绮罗笙管春加绣,

    穷檐漏屋寒如旧。

    谁家朝突静无烟,

    谁家夜色明如昼。

    夜夜都城望月新,

    年年州县告灾频。

    愿将圣主光明烛,

    并照冰天桂海人。

    这首功力深厚想象飞腾的诗,用了四张大内专用的四尺洒金暗花宣纸,才把它抄下。小内侍把这首诗挂在楼堂人口的显眼处,很多人都挤上去看,传出一片赞扬之声。在张居正的推荐下,朱翊钧挪步过去细读,读到大半,他连连叫好,待到读完,却默不作声了。

    “皇上为何不说话?”张居正一旁问道。

    “朕看这位冯琦,是晚节不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