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5b4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大魏宫廷 > 第1045章:尚县寇正(二)
    “县老爷,县老爷。”

    就在赵弘润站在山崖边上静静地观察寇正时,那名猎户已麻溜从另外一条狭窄的小路走了下去,来到了尚县县令寇正身边。

    “天门关的吕将军?”

    寇正脸上闪过一丝惊讶,抬头一瞧,可他看到的并非是吕湛,而是赵弘润。

    『那不是……肃王?』

    寇正眼眸中闪过阵阵惊诧之色。

    他认得肃王赵弘润,因为洪德十六年那次会试,赵弘润是作为陪监皇子巡逻于会场的。

    只不过当时的赵弘润还没有如今这般声誉,甚至于,因为他曾在会试场上羞辱原吏部郎官罗文忠的儿子罗嵘,或而遭到一些士子的诟病。

    『肃王殿下不是去韩国的邯郸郡打仗了么?……难道已经打赢了?』

    寇正心中大为诧异,毕竟前一阵子他碰到天门关守将吕湛的时候,吕湛就是这么告诉他的。

    怀着纳闷的心思,寇正本准备沿着狭窄的小径跑上去见礼,没想到,赵弘润已带着人自行走了下来。

    见此,他唯有恭恭敬敬地站在原地。

    “肃王殿下。”

    在赵弘润下来后,寇正拱手施礼,恭敬地拜道:“下官不知殿下前来,有失远迎,还望恕罪。”

    “寇大人不必多礼。”

    赵弘润摆了摆手,示意寇正站直身体,随即,他环视着那些凿山开路的乡民。

    此时,那些山民已停了下来,一个个拄着手中的锄头,时而偷偷观瞧赵弘润,时而窃窃私语,仿佛像是看到了什么稀奇物似的。

    见此,寇正连忙赔罪道:“此间乡民愚昧,不知殿下之贵,还望殿下莫要见怪。”

    听闻此言,赵弘润微微一笑,朝着那些乡民拱了拱手,笑着说道:“诸位乡民且忙,本王且向诸位借寇县令交谈几句。”

    可是听了这话,那些乡民依旧盯着赵弘润直瞧,这时,有一位发须花白的老人走了过来,用拐杖敲了几个年轻人的脑袋,骂道:“还愣着做什么?不许偷懒!”

    这位老丈似乎在这里颇有威信,被他一骂,那些年轻人凿山的凿山、伐木的伐木,竟无一人再敢关注赵弘润。

    可奇怪的是,这些乡民并不气恼,甚至于,就连挨打的那些年轻人,亦在嘻嘻哈哈干笑了几声后,努力修路。

    见此,赵弘润暗暗称奇,低声问寇正道:“寇大人,这位老丈是?”

    寇正看了一眼那位老丈,言语中带着恭敬说道:“这位乃是我尚县的县老,河东尚氏之后,同时也是下官的授业恩师,名讳勋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

    赵弘润转头看了一眼那位老丈,正巧此时那位老丈亦看着他,待注意到赵弘润的目光后,那位老丈低头颔首,远远行了一礼。

    『旧氏族啊……』

    赵弘润连忙回礼,报以善意。

    他口中的旧氏族,大抵是魏国建国初期,或者吞并梁、郑之后的大家族。

    比如尚氏,据赵弘润所知就是河东这边的望族之一。

    当然,那是曾经。

    如今,这些旧氏族绝大多数逐渐消亡,逐渐被人所遗忘,只有在像尚县这种犄角旮旯,才能找到一丝旧氏族的影子。

    事实上在赵弘润看来,虽然贵族取代了旧氏族,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好事。

    旧氏族是家族制,同时也是氏国的前身,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,旧氏族唯有广施善缘才能聚拢更多的平民为他们效力,因此,旧氏族的人一般洁身自好,在当地颇有民望。

    但如今魏国的贵族则不同,他们的地位来自于朝廷的册封,与平民的拥趸并无直接利害关系,因此才产生了贵族与平民的对立。

    说白了,同样是剥削平民,但旧氏族更加宽厚,仍然重视平民的声音;而如今魏国的贵族,则剥削地更为彻底,欺压平民也愈发肆无忌惮。

    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很遗憾,但旧氏族的没落是必然的,毕竟魏国朝廷不可能坐视这些有民望的旧氏族继续做大——若让这股得到当地民心势力的长存下去,姬赵氏还玩什么?

    因此,由朝廷册封的贵族取代旧氏族势力,这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在寇正的指引下,赵弘润一行人缓缓前往尚县。

    待等来到尚县一瞧,赵弘润总算明白吕湛当时为何会用那样轻蔑的语气嘲讽晏墨,原因就在于尚县这座山城,根本不足以成为城,纯粹就是一个小山村。

    比如说,晏墨猜测尚县或许以城墙御敌的那堵城墙,其实就是一堵仅一人高的土墙而已,赵弘润甚至怀疑,他宗卫中力气最大的褚亨,甚至可以直接将这堵土墙推倒。

    这种玩意,怎么用来御敌?

    回头瞧了一眼晏墨,赵弘润好笑地发现,在看到那堵土墙时,晏墨震惊地张着嘴,一脸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倒是吕湛在旁得意地笑着。

    “寇大人是如何抵御那些韩军溃兵的?”赵弘润忍不住问道。

    寇正略带腼腆地笑了笑,颇有些不好意思地讲述起来。

    原来,当那两百余名韩军溃兵进攻尚县的时候,尚县内当时就只有一群孤老,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不是狩猎去了,就是在修路。

    当时寇正勇敢地站了出来,对溃兵的头头,一名五百人将说:你们要食物,可以,但是你们不许杀人抢掠。只要你们答应这一点,我们就给你们食物,否则,我们就烧掉县内的粮仓,一拍两散。

    碍于寇正强硬的态度,那名五百人将最终答应了,为了得到宝贵的时候,他按照寇正的条件,在城外等候。

    但是谨慎起见,让部下一名百人将带着二十几名士卒进城监视。

    果然,寇正筹集了每家每户的余粮以及腌菜腌肉,让县内妇孺生火做饭,随即将饭菜送到了城外。

    而就在那些溃兵忙着争抢食物、警惕心大减的时候,得到寇正派人传达的消息的青壮乡民,突然杀出,杀了那些溃军一个措手不及。

    当时,溃军大为骚乱,不舍得放下诱人的食物,居然一手握着食物往嘴里塞,一手握着兵器与乡民厮杀,结果被拿着猎弩、草叉、锄头、竹竿的乡民杀得大败。

    就连那名五百人将,亦被一名猎户的猎弩当场射死。

    以至于待等吕湛带兵搜寻到这里时,他简直难以相信的自己的眼睛:两百余韩国的正规军,居然被一群拿着猎弩、草叉、锄头、竹竿的尚城乡民杀得大败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尽管寇正描述地很简洁,且丝毫没有借机邀功的意思,但赵弘润还是从中看出了寇正的谋略与胆魄。

    面对着赵弘润的啧啧称赞,寇正谦逊地表示,此番能击退那两百余韩军溃兵,皆因尚县乡民团结,并非是他的功劳。

    看着寇正那毫不作伪的表情,赵弘润心下愈发欢喜,有意招揽这位大贤。

    但赵弘润知道,贸然地提出招揽之意,只会让寇正反感,毕竟这位可是抛弃了唾手可得的锦绣前程,甘愿回到故乡当一名小小县令的人,这就说明,富贵荣华,并不足以打动这位大贤的心。

    回想起刘介对他所施的『投其所好』之计,赵弘润心下已有了主意。

    “寇大人要修路,为何不上奏朝廷?”赵弘润问道。

    听闻此言,寇正脸上露出了几分苦涩,摇摇头说道:“肃王殿下不知,当初下官向朝廷恳请开辟尚县到轵邑的山路时,朝廷里那位大人满脸惊诧,问下官『尚县在何处』,当时下官就觉得,与其等朝廷记起尚县,还不如下官出任此地县令,向附近的治府轵邑府衙借些钱粮,自行修路……”

    “轵邑借了么?”赵弘润问道。

    寇正点了点头,有些尴尬地说道:“轵邑令认为修缮这条山路毫无必要,不过看在彼此同僚的份上,还是借了些钱粮给下官。”说着,他见赵弘润皱了皱眉,连忙补充道:“轵邑令是一位好官,他还邀请我县乡民入住轵邑,只是……此间乡民在这里住得就了,祖坟祖庙皆在此地,皆不愿离开,因此……”

    赵弘润微微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平心而论,他觉得那位轵邑令说得其实没错,为了尚县这种犄角旮旯又没什么特产的山城,花费巨资特地修一条山路,的确没什么必要。

    毕竟已经有『天门径』这条连接上党与河东的山道了,工部不太可能再修一条。

    因此,就像寇正所说的,只能依靠尚县乡民自己修一条山路。

    只是,这样值得么?

    在赵弘润看来,似寇正这等人才,留在这种地方实在是太屈才了。

    想来想,赵弘润正色说道:“寇大人,此番我大魏与韩国交兵,韩国已败,根据《魏韩邯郸和议》,韩国将出兵打下河西,作为对我大魏的赔偿。……河西之地的重要性,相信寇大人也能明白。”

    寇正很惊讶于赵弘润居然对他说起这件事,不过还是点了点头——河西之地的重要性,无非就是畜牧嘛,比如他魏国最紧缺的牛马。

    而此时,赵弘润继续说道:“河西是羌胡的地盘,纵使韩军打下了河西,我大魏想要治理那块土地,亦不轻松。……为防羌胡到时候反扑,本王决定加强河东郡沿(西)河一带几座城池的守备,即『北屈』、『皮氏』、『汾阴』、『蒲板』四城。……其中,『汾阴』、『蒲板』二城最为重要,因此,本王想举荐寇大人出任,不知寇大人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“下官?”

    寇正吃惊地看着赵弘润。

    以他的智慧,如何会看不出『汾阴』、『蒲板』两城日后在河东郡西部的重要地位。